李宁,男,中共党员,1957年10月出生。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北京市肝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点从事肝、胆、胰外科,外科危重病医学及肝脏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曾获201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第七届中国医师奖、中国医院“先声杯”优秀院长、“华仁杯”最具领导力院长等称号,2011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六届“中华慈善奖”,2017年获中国荣耀医者外科“金柳叶刀奖”。2009年获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维系患者的生命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特别是像肝脏移植这样的尖端外科技术,一定要细致再细致。我们以毫米为基准,像绣花一样去吻合血管,避免出现难以挽回的问题。”
我从小就很羡慕医生这个职业,因为医生可以医治患者的伤痛、挽救垂危的生命。但当真正从事了这个职业,站在手术台上缝合每一针、结扎每一个线结儿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医生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是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在我刚进临床实习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令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案例:一次阑尾炎手术中,由于系膜结扎不牢导致术后腹腔大出血,被迫二次开腹止血,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之后,我经常琢磨这个结儿打到什么程度才能算牢靠。记得当我主刀做第一例阑尾切除术时,对结扎的阑尾系膜总是不放心,术后每隔一小时就给患者量血压、测脉搏,生怕发生线结脱落导致大出血。当时我每天都练习打结,最低标准每分钟60个,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刻苦练习和实践中,才练就了过硬的手术技能。在朝阳医院做住院总医师时,我曾经创造过阑尾手术的最快纪录,从切皮到缝合结束仅用时七分钟。
1999年,我们在北京市率先成立器官移植中心,组织团队到澳大利亚学习肝脏移植手术。其中,肝动脉和胆道吻合更是要求精细,针距边距以毫米计算,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证吻合万无一失,我常在夜深人静后用餐巾纸练习血管吻合。二十多年来,我经手的800多例肝移植血管、胆道吻合无一例失误。每当血管再通、患者转危为安的时候,那种旁人难以体会到的自豪感、满足感及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而这一切都源自无数艰辛的付出和细致入微的努力。
李宁在手术中的工作照(右二)
“贵以身为患,若可寄于患;爱以身为人,若可托于人。”
医者需有仁爱之心,当你把患者的疾痛看作是自己的疾痛,患者才会信任于你;当你把全身心的爱都寄于患者时,患者就会把整个生命都托付给你。
患者对医生的言谈举止是很在意的,他们想从中看到希望,获得力量和安慰。我也曾做过病人,当躺在手术台上看着天花板时,作为一个病人会觉得很无助,而当医生俯下身来,握着你的手说一句宽心的话语时,你的内心就会顿时平静下来。所以,医患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你对患者的仁爱之上的。
作为外科医生,有时你还需要勇气和信念,在患者的手术风险面前展现“医者担当”。尽管现代外科技术的进步足以让你面对大多数的患者,但依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去攻克。我可以做到触摸额头就能准确地知道体温的度数,观察血液颜色就知道血氧饱和度,但有些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苍白无力,特别是你已经预判到患者的病情处于濒临危急的时候。生命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患者是把唯一的生命托付给我,所以作为医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比不上患者的生命重要。我必须执念前行,永远保持锲而不舍、不言放弃的精神,这样才有可能支撑起患者的生命。
“当我们面对一项新技术时,首先要对新技术有充分的理解,其次是面对风险要敢于担当,要有锲而不舍生命重来的精神。”
“科学”并不是一个僵硬的名词,它是探索、认识自然世界,发现并利用客观规律去主动改造世界,创造新的方法并造福人类的过程。所以,“科学”应该是个动名词。
2002年,我赴美国参加“东西方医疗卫生展望”大型研讨会,当时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主旨演讲“人类基因组学”重大发现,描绘了一张崭新的人类基因组学图谱,那是一种惊叹和震撼的感觉,让我从此开始关注个体化精准医学。我们讲的现代科学,其实质是一种机械思维,其核心思想是世界万物变化的规律是确定性的,规律不仅可以被认识,而且可以用简单的公式或语言描述清楚。但实际上,在生命科学领域并非如此,它受多维度、多因素的影响,是触一发而动全身且动态变化的过程。精准医学的出现,可以让研究通过人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深入到人体细胞内,从基因分子水平上去探索、认识生命,并探究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可以结合个体临床信息更加精准地诊断病情,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这由此点燃了我利用生物及多组学技术治疗肝癌、寻找肝癌分期诊断特异性标志物的探索之路。
我和马丁院士从2000年开始对抗肿瘤基因制剂ADV-TK进行临床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把肝癌肝移植的“国际米兰标准”不断扩大,使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肝脏移植加基因治疗重获新生并长期生存。另外,在乙肝相关肝癌分期特异性标志物筛选方面,我们建立了临床分期巢式队列,利用多组学技术,在PBMC-DNA甲基化、microRNA、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方面全面突破了肝癌分期精准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新方法,该项成果的诊断准确率可接近100%。
医学领域存在着许多盲区和禁区,仍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寻找答案,而医生的职责就是不断利用新技术去尝试、去担当、去坚持。人的生命既脆弱又很顽强,这个天平就掌握在医生手中。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紧紧咬住生命的红线,坚持不放弃,患者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唤醒。
“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成为学生学习、工作甚至生活的榜样。”
我的母亲是中学老师,所以从小到大我对老师都有一种天然亲切的感觉。我的历届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成长经历中也都印刻着他们的元素和形象。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外科老主任陈裕信具有学者风范,让我认识到治学严谨的重要;任何手术都能做的石民生主任,对待学生手把手地教学,对每个动作要求都十分严格;陈惠德老师更是把我带上科研道路的良师益友。老师们对于我来说是榜样,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我成长道路上观照自身的一面镜子。
后来我也成了一名导师,前后培育了五十多名学生。我对他们要求十分严格,在手术台上也是不断“敲打”。我对学生有三句话的教导:“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如果有一个项目能让你为之奋斗一生,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要牢牢把握,执着奋斗和坚持;一个人有几个五年、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一定要珍惜时间,决不懈怠;从医至善,要把有限的职业所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之中去。”我们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实际上就是向死神和疾病发起挑战。万事成功在于坚持,锲而不舍生命重来。
李宁指导学生进行手术
“作为院长,我希望每一个职工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我要为他们的成功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我33岁任北京朝阳医院主管医疗护理的副院长,在我眼里,医生和院长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作为医生,需要有一个执念,职业生涯中所有的奋斗与努力都是以患者为基准的。作为院长,我面对的是一个医院整体,我工作的第一任务就是确定医院的发展定位,需要根据医院的发展方向、社会定位、科技现状去进行战略规划和设计;第二个任务就是将资源合理调配,推动医院的发展,不断使医院接近我们所要实现的目标。作为传染病医院的佑安医院,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是在中国现阶段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如果没有一个完善并且强大的传染病医院,面对重大疫情是无法抵御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把它归纳为:“佑安医院要成为一家以感染、传染及急慢性相关性疾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中心,并搭建起国际化高新医药科技临床与转化医学高端平台。”
另外,医院的每一位职工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一名医生从报考医学院的那一刻起,就说明他心中动了善念,决定从事一个为别人而奋斗一生的事业。作为院长,就是要为每个人的成长创造条件,要让每个职工每天都能以愉快的心情走上他的工作岗位,这样才能让每位患者每次都能以便捷的方式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
医生和院长,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角色,面对的人不一样,任务也不一样,但是都需要有同一种对待事业的责任和使命的担当。
李宁荣获2010年度“先声杯”优秀院长
“共产党人要向共产主义的方向奋斗,我们要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每一个人的愿望与发展创造条件,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医疗系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促使了我们观念的转变。快速鉴别患者、隔离患者、救治患者,是我们传染病医院应该做到的事情。疫情初期,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我们不知道病毒从何而来、何种治疗方法有效、会不会传染到自身,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但面对疫情我们有职业的责任,有为国家、为患者的生命担当的使命。即使面对风险和不确定的结果,我们依然有勇气去担当和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我觉得这是中国医务人员所具有的可贵精神和良好品质。
对于共产主义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的理想和愿望都能得到自由实现与发展的空间;二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发展都要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前者是目标,后者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习近平主席曾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牢记这个奋斗目标,同时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一切条件,并为之而奋斗终身。
李宁参与国家庆典活动
“二十出发、三十而立、六十成才、九十建大业,下辈子还干外科。”
从医四十年,我获得过许多荣誉。我觉得荣誉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内心感到很自豪,但它的背后承载的是一段段难忘的回忆和奋斗的经历。2017年我获得荣耀医者外科“金柳叶刀奖”时,站在领奖台上说了一段感言:“二十出发,1978年作为文革后第一届77级大学生,我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开始了从医的职业生涯;三十而立,我三十岁的时候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有了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六十成才,我到六十岁的时候在医学界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九十建大业,在领奖台上有五位年过九旬荣获金圣奖的前辈。而我刚过六十,到九十岁还有三十年,还可以干很多事情,所以我说九十建大业,未来还是属于我们的。”
幸福的源泉不是来源于个人的理想,而是来源于所从事的事业以及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幸福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不懈的努力奋斗。当事业取得成功的那一瞬间,幸福感会由衷而发,但那是短暂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问题要去解答,还有许多患者等待我们去救治。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事业是无止境的,你热爱它就要执着的为之而奋斗,这辈子干不完下辈子接着干。
李宁荣获2017年“荣誉医者”
年轻的医生朋友: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有一个项目能让你为之奋斗一生,一定要倍加珍惜、执着奋斗,坚持到底,把有限的职业所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