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佑安医院外科ICU的一名医生,今年第一次申请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虽然我在临床工作了12年、也读过博士,是个“老医生”,但却是第一次自己独立申请科研项目,是个不折不扣的科研“小白”,而且这次申请的还是多中心合作的课题。
在申请课题过程中,我连续奋战了2周、有3天没回家待在医院写标书,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几近“崩溃”。所幸有科研处的全体老师:孟莎(微信里的戈壁仙子)、张权、戴北宸等老师及张彤主任的耐心指导,特别是这次首发项目申报的负责人单云竹老师,随时微信在线服务,真是陪着我们没白天没黑夜的修改标书,尤其在8月10号(星期五)最后的院内审批过程中,单老师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多,还用电话和我沟通课题预算,电话里可以听到孩子哭着要妈妈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单老师的婆婆病了,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带着孩子给我们修改课题(见微信1、2、3)。
在申请课题过程中,我多次去科研处咨询,吃惊地发现科研处的老师们经常加班加点,原来总觉得在医院里只有临床工作才会加班加点,别的岗位都很轻松,现在才知道大家都很辛苦(见微信4)。
这次首发的课题审查非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在科研处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北京佑安医院这次申报的项目全部通过,受到了卫计委上级组织老师的表扬(见微信5)。
真是科研之路艰辛,有科研处的老师陪伴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