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

艾滋病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6-04-14
字号: + - 14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比为:23:1。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1984Ziegler等在对90名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研究中发现,他们当中发生的比率颇高,并首次对其进行了相关报道。1987年这种发生于艾滋病患者中的首次被命为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其发生率在HIV患者好发的肿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卡波西肉瘤。但其他研究发现,在因静脉注射感染和血友病患者中是最常见的。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症状体征

1、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起病

浅表淋巴结起病占多数,而霍奇金淋巴瘤又多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受累淋巴结以颈部为最多,其次是腋下,腹股沟,一般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中等硬度,早期可活动,晚期多发生粘连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有些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淋巴结肿大在某一时间可暂时停顿,甚至缩小,以致于误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

深部淋巴结起病,以纵隔淋巴结为多见,肿大之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也可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而相应发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者较多见,而青年妇女纵隔首发之霍奇金淋巴瘤多为结节硬化型,对治疗反应常不满意。

原发于腹膜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多见,可引起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

首发于咽淋巴环的淋巴瘤,多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常伴随膈下侵犯,症状有咽痛,异物感,呼吸不畅和声音嘶哑等。

2、结外起病

除淋巴组织以外,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其中以原发于胃肠最为常见,胃及高位小肠淋巴瘤可有上腹痛,呕吐等症状,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回盲部,常有慢性腹泻,也可发生脂肪泻,还可引起肠梗阻。

3、全身症状

常有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少数霍奇金淋巴瘤可有周期性发热。

4、淋巴瘤与艾滋病

HIV病毒感染人体后,攻击体内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明显升高,目前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的提高,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已得到控制,而恶性肿瘤越来越成为此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相关性肿瘤,表现为局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常见累及腋下、颈部、锁骨上、纵膈等处。我们所收治的患者多以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文献报道中并不多见,外科治疗应注意解决肿瘤导致的周围脏器压迫。肿瘤治疗上以化疗为首选,但不能照搬普通病人化疗剂量,同时要尽量避免抗HIV药物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叠加,密切监测CD4 +T细胞的水平,做到个体化治疗,防止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