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新闻快讯

北京佑安医院举办京沪病毒学论坛共享医学病毒学前沿进展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11-08
字号: + - 14

       由北京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承办的“2017年第二届京沪病毒学论坛”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由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吴昊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

现场合影

吴昊教授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王佑春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继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敬云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教授和金侠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鲁凤民教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所滕峥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谢幼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安静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赵平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马学军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孙静主任出席了本届论坛并作了精彩报告。

       来自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王玉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的戚中田教授(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的貌盼勇教授和辛绍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彭小忠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张春涛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的徐文胜教授、上海市血液中心的王迅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的潘卫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黄玉仙教授等知名专家到场参加本届论坛并作了高水平的主持点评。会议现场学术气氛浓烈、讨论深入。

戚中田教授、王玉琳教授在做主持点评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医学病毒学,报告内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包括多种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知识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充分的研讨机会。

       北京医学会病毒学分会主任委员王佑春教授首先对北京佑安医院吴昊教授承办本次会议付出的辛苦致以诚挚感谢,并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希望本届论坛充分展现我国医学病毒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京沪两地医学病毒学的学术发展和交流,提高医学病毒学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接下来他以HPV疫苗研究进展及中和抗体检测为主题,详细介绍了HPV的分型、致病机理以及我国HPV相关疾病和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对HPV疫苗效果评价方法,特别是HPV中和抗体的检测原理、评价方法以及抗体候选标准物质的筛选等作了概述,并且分析病毒变异对疫苗免疫效果的潜在影响。

王佑春教授专题报告

       上海市医学病毒学会主任委员张继明教授首先对北京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各位同道和会议承办单位致以诚挚感谢,同样希望借此机会帮助广大同仁了解医学病毒学基础与临床的最新进展,使京沪两地医学病毒学的学术水平得到同步提高。接下来他以中国人类疱疹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现状与挑战为主题,从五个方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做了介绍。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解说,让各位学者充分认识到做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HHV预防工作已是迫在眉睫,面临严峻挑战。

张继明教授作专题报告

       金奇教授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基于病毒组学方法的中国动物源性传染病病原学研究”。他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研究进行了介绍。首先强调了全球近四分之三的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宿主,其中最主要的是蝙蝠和鼠类。基于病毒组学方法详细分析DNA、RNA病毒的多样性及宿主、地域特征,展示了SARS和MERS冠状病毒来源的新证据。通过对SARS和MERS病毒组学的分析,指出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对蝙蝠和鼠类携带病毒流行的监控,并提议尽快建立在线查询数据库,携手全球,共同面对原发、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所带来的棘手问题。

金奇教授作专题报告

       吴昊教授在“HIV病毒载量检测的临床应用”的报告中,简要介绍了HIV病毒载量的定义,以图文形象、生动、详细地描述了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情况,分析了影响病毒测定结果的因素,并对病毒载量测定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阐述了病毒载量检测在疾病的临床进展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吴昊教授作专题报告

       李敬云教授在“我国HIV流行毒株的基因变异及分子进化”的报告中介绍了HIV毒株和重组毒株型,我国HIV-1流行毒株、流行簇发生的显著变化,以及我国主要HIV-1流行毒株的流行动力学特征。同时介绍了CRF01_AE、CRF07_BC、CRF08_BC三种毒株的致病力及流行情况,对重组毒株和嵌合模式的命名及标准的修订进行了讲解。最后她提出了基因组时代HIV分子流行病学发展前景及所面临的挑战。

李敬云教授作专题报告

       钟劲教授报告的题目是 “丙肝病毒预防性疫苗研究进展”。他从HCV的基因结构、基因变异,谈到了HCV疫苗的必要性,分析了至今没有HCV疫苗的多种因素。他还介绍了HCV主要基因型和各亚型特征,系统评价了他们团队合作研发的sE2疫苗的免疫原性、诱导广谱中和抗体能力,及其在人源化小鼠和恒河猴感染模型上的免疫保护作用,为HCV疫苗的研发打开了新思路。

钟劲教授作专题报告

       鲁凤民教授在“2017 EASL新版指南带来的困惑和我们的思考”的报告中,提出的乙肝抗病毒治疗中患者何时停药是安全的,安全停药的2个指标是什么等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他提出的准功能性临床治愈的概念和条件,重新界定了临床“治愈”的意义。另外,他讲述了GP73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作用,以及联合ALT指标可以作为肝脏中度炎症的诊断,不失为抗病毒治疗的一个指标。他的汇报为乙肝临床治愈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乙肝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鲁凤民教授作专题报告

       金侠教授在“登革热病毒抗体能促进寨卡病毒对人原代细胞的感染”报告中,首先阐述了登革热病毒的分型,现阶段针对各型登革热的抗体疫苗及其效果。他用大量实验数据分析,充分表明了登革热病毒抗体能促进寨卡病毒感染,增强其致病性,对其感染机制的系统研究亟待突破。此研究对寨卡和登革热的疫苗设计和制定使用方法给出了至关重要的提示。

金侠教授作专题报告

       滕峥教授通过上海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中的常见病毒及其流行情况,讲述了“上海市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和防治挑战”。在报告中用数据及图表详细的阐述了感染性腹泻病综合监测体系构建,分析了5岁以下住院儿童和成人发病率、病原谱构成、诺如病毒食品监测实验室数据,提出了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激发各位学者对制定合理的应急机制的思考。

滕峥教授作专题报告

       谢幼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Hepatitis B virus persistence in mice reveals IL-21 and IL-33 as potent regulators of viral clearance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他所在的团队利用HBV感染小鼠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HDI-HBV慢性复制模型,发现应用水流动力学注射的HBV临床毒株BPS复制子可不依赖非HBV的病毒序列,在不同品系的小鼠模型上建立慢性复制。通过模型还发现白细胞介素IL-21和IL-33与HBV的清除密切相关,能阻断BPS复制子的慢性化,对再次HDI的BPS具有保护效果。

谢幼华教授作专题报告

       安静教授的“寨卡病毒感染与男性生殖系统损害”报告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她从寨卡病毒的发现、快速传播、病毒分型、基因结构到传播途径,感染常见症状、及鉴别诊断作了详细阐述。她的团队通过感染小鼠模型确定寨卡病毒的靶细胞,最后证明Sertoli cell为主要的靶细胞,确证寨卡病毒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及远期影响。

安静教授作专题报告

       赵平教授汇报的“新的宿主细胞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在HCV的复制及发病机制和免疫逃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本次会议中的一个亮点,激发了与会者的兴趣。他首先讲述了丙肝慢性化的原因及后果,阐述HCV和宿主之间的关系。他通过详细的实验数据,探讨了宿主因子TXNIP与HCV复制的关系以及TXNIP促进HCV复制的分子机制。希望通过研究,揭示TXNIP与HCV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明TXNIP分子对HCV感染与致病的影响。

赵平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执行主编马学军就该杂志目前医学文献的发表情况作了介绍,分析了当前医学期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期刊的发展趋势。同时表示欢迎大家踊跃投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论文。

马学军执行主编作专题报告

       最后一位报告的是《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孙静主任。她欢迎大家“走进《协和医学杂志》,享受阅读乐趣”。

孙静主任作专题报告

       这是一届高层次、高水准的病毒学学术论坛,大会的讲演专家都是本领域中的领军者,都为各自的专业学科作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精彩的学术报告促使各位学者产生了强烈的学术共鸣,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吴昊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北京市医学会病毒分会和上海医学病毒学分会两位主委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位与会专家和专业学者的积极响应,希望随着本届论坛的圆满结束,京沪两地同仁能够随时沟通交流,共享国内外医学病毒学前沿进展,促进我国医学病毒学的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期待明年上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