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53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期间(4月11日~1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北京市肝病研究所任锋研究员团队的两项研究成果被大会收录(摘要号:FRI-111和THU-264),其中一项研究以Poster Tour的形式于4月14日“Liver development,physiology and regeneration”主题专场中进行纸版壁报交流。
被EASL大会收录的一项研究(摘要号:FRI-111)揭示了胶原糖基转移酶GLT25D2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胶原糖基转移酶GLT25D2在APAP诱导的肝毒性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GLT25D2敲除显著改善APAP诱导的肝损伤。机制研究表明,GLT25D2敲除可促进细胞自噬的高表达,并进一步促进线粒体自噬而清除受损伤的线粒体,从而保护肝损伤。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胶原糖基转移酶GLT25D2作为细胞自噬负性调节子促进APAP诱导的肝毒性损伤,揭示了GLT25D2-细胞自噬分子通路在APAP诱导肝损伤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被EASL大会收录的另一项研究(摘要号:THU-264)揭示了炎症小体中关键分子Caspase-1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肝硬化和HBV相关肝细胞癌相比,HBV-ACLF患者肝脏组织中Caspase-1的表达水平最高,而血清Caspase-1的水平最低;重要的是,在HBV-ACLF患者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血清Caspase-1的水平存在显著型差异,并且Caspase-1的水平的高低走向决定了HBV-ACLF患者的不同预后。ROC-AUC曲线提示Caspase-1水平可能是早期诊断HBV-ACLF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本项研究揭示了血清中Caspase-1水平可能早期诊断HBV-ACLF和判断其预后的新的血清标志物。
这次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上,北京佑安医院任锋科研团队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充分表明了北京佑安医院多年来在在肝病研究领域默默耕耘、执着探索的精神和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们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
任锋简历
任锋,男,生于1975年12月,医学博士,目前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研究员、副教授。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百”层次人才,北京卫生系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目前主持国家“13.5”(任务级,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科委临床特色研究(2项)等十余项课题,参加国家 “12.5”、“11.5”等重大专项以及973等科研项目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分别在《Hepatology》、《Cell death & Disease》、《Oncotarget》、《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PLoS One》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累计影响因子达60余分。获得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和2017年度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目前研究围绕着HBV感染引起的肝衰竭肝损伤分子机制以及肝衰竭治疗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尤其是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