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德双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资助,中德“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的分子机制”合作研究小组项目(简称“中德研究小组项目”)研讨会于2019年11月1日-3日在京举行。
北京佑安医院于2014年开始与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双方从相识到相知,学术交流与友谊进一步加强,短短5年时间,双方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19年双方获得中德研究小组项目资助外,该项目中方负责人丁惠国教授获得中国国家自然基金(NSF)项目1项,德方负责人翁红雷博士获得德国国家自然基金(DFG)1项。并且,中德研究小组在肝硬化向肝癌发展、慢加急性肝衰竭分子机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新进展。
中德研究小组项目研讨会共60余名中德科学家及研究生参加,其中德方专家5名,中方专家16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金荣华院长出席会议致欢迎辞。中德研究小组会议在丁惠国教授的欢迎辞中正式拉开了帷幕,首先丁教授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是以感染和传染性疾病诊治为主的国内一流的大型专科医院,感染传染性疾病研究队列、样本库完备,这为肝硬化、肝癌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回顾了中德研究小组成长的历程,在中德科学家的支持下,双方本着“友谊、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了深度的科研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新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德国科学基金项目。金荣华院长在欢迎辞中指出金秋是北京最浪漫的时节,最醉心学术的中德双方专家齐聚一堂,这是一场浪漫的相会,是一场学术的盛宴,对中德研究小组研讨会的召开表示欢迎和祝贺。
中德研究小组成员翁红雷博士、王珊珊博士、丁惠国教授依次汇报了最新的实质性研究进展,详实拟定了下一步研究方向与规划。随后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曹广文教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介绍了我国HBV感染现状、HBV基因型分布、急慢性炎症的“阴阳”、肝癌发生倾向等内容。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安威教授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原发性肝癌的潜在关联性。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Carolin Mogler博士做了题为“Angiocrine signalling in liver health & disease”的演讲,对比了健康肝脏及患病肝脏的血管分泌信号的异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曲春枫教授在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学基础方面研究深入,着重阐述了针对GPC3靶点的肝癌免疫与免疫预防。马格德堡大学的Johannes Haybäck教授主要从事肝脏疾病中角蛋白的研究并做了精彩的阐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医院的张超博士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作了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汇报。海德堡大学Steven Dooley 教授演讲主题为“ECM1 in liver cirrhosis and HCC”,讲述了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ECM1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欧阳雅博博士简述了原发性肝癌细胞自噬及相关分子机制,并展示了肝病研究所近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与先进的硬件条件,令国内外专家赞叹不已。美茵茨大学Darko Carstven博士做了题为“Sequential 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 the hepatic microenvironment are key drivers of liver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的演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韩莹博士从临床的角度思考从乙肝肝硬化到原发性肝癌:我们知道多少?为相关基础提供了临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述演讲由北京大学医学部鲁凤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磊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于海滨副教授、海德堡大学翁红雷博士等专家主持,大家对精彩的讲课内容及积极的讨论环节反响热烈,获益匪浅、收获颇丰。
最后,丁惠国教授总结了这场学术盛宴,会议在所有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圆满闭幕。本次会议总结了中德研究小组已取得的骄人科研成绩,对今后中德双方研究人员继续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培养优秀人才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