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新闻快讯

【佑安•抗疫故事】逆行而上,披荆斩棘让重症新冠患者重获新生

发布机构:清华长庚 张振宇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5-20
字号: + - 14

编者话:

为了充分展示“疫情无情人有情首都医者一家亲”的大爱精神,讴歌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心手相连的战友情、医患情。佑安公众号推出“抗击疫情我参与我奉献“主题佑安抗疫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前来佑安医院支援或前往兄弟医院抗疫的医护人员在这段不平凡的职业生涯中最为感动的一件事、一天、一个人、一个故事,感受他们勇敢逆行的大爱之光。 




2020年新年伊始,本该是中华儿女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悄然肆虐神州大地——“新冠病毒”以武汉为中心点,迅速席卷全国。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业医生,我深知“疫情就是命令”,早就做好了随时“上前线”的准备。2月中旬,经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统一安排,经医院选派,我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3名医务工作者,有幸与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的医护技人员一起,组成一支21人的医疗队,定点支援北京佑安医院,成为光荣的“逆行者”。

在佑安医院工作的2个月间,我们这群白衣战士,用我们的信念、知识、经验和力量,为首都北京筑起了一道坚强的“抗疫防线”。当冬日的阴霾变成春日的晴朗,当窗外的枯枝长出明媚的新叶,我们胜利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虽然这段时光已经结束,但是它已经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一例病患,每一次抢救,每一个从死亡线上拉回的生命,仿佛都刻进我的脑海里,其中,最难忘的,莫过于那一次抢救。

在佑安医院8C病房抢救室,一名91岁高龄的老人,不幸患上了新冠肺炎。老人的病程超过3周,病情非常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体征不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已经两周多,依靠着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心率血压。我们这群来自不同医院的ICU医护人员与佑安医院的同道一起,日夜守护在他的身边,密切监护治疗。

2月23日,我轮值白班。查完房后我穿上防护服和隔离衣,“全副武装”进入专门收治新冠重症病人的监护室。老人是这几个病人中最重的,所以我一进病房就先去他床边观察病情。老人的情况非常不乐观,虽然心率血压尚能维持,但是血管活性药物已经接近极量,再禁不起一点风吹草动。我嘱咐当班护士一定要严密监测老人的各项生命体征,然后去其他病房查房、开医嘱。大约半小时后,病房里突然传出护士的呼喊声:“医生,快来!患者心率、血压大幅度下降!”这个声音对于在ICU工作了16年的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知道患者的病情一定是出现了急剧恶化。情况危急,我扔下手头的工作,大步向老人奔去。其他医护人员也迅速赶往现场。一冲进房间,我就将目光投向监护仪,心率25次/分!有创血压35/20mmHg!这些数值代表着病人循环系统已经严重衰竭,心脏即将停跳!没有思考的时间,我立即冲上去心外按压,当我的手触碰到病人的一刹那,监护仪上显示的心律已经是一条直线。我大喊一声“叫孙主任!”,然后就开始规范地快速按压,“11、12、13、14……”我口中计数,同时保持双臂垂直,两手重叠,用上身的力量向下按压,保证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以上,按压深度大于5厘米。尽管身着厚厚的防护服,但是动作依然准确到位。朝阳医院的孙兵主任闻讯赶到。孙主任是这次支援任务的总负责人,在呼吸与危重症方面有着多年极其丰富的经验,他临危不乱,立即指挥护士静脉注射各种抢救药物,同时联系安贞医院支援的ECMO小组,准备进行紧急穿刺置管,即刻上VA-ECMO治疗。

可是病人处于心脏停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穿刺呢?这难不倒经验丰富的孙主任,他指示先用超声进行血管定位,然后再穿刺。为了让病人动脉有搏动便于超声定位,我继续不停地做着如教科书一般标准的心外按压动作,杜大夫则手持超声探头艰难却快速准确地给血管定位。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始穿刺!“停止按压!”孙主任一声令下,我立即松开患者胸壁,但是双手依然保持重叠姿势。杜大夫手持套管针,一针刺入血管,回血通畅!“立即按压!”孙主任发出指令的同时,我的双手已经按压下去。这一切就发生在几秒之间,彼此间的默契,使我们不用多说一句话。在孙主任有条不紊地指挥下,全体医护一起配合,短短的十几分钟后,ECMO成功运转,病人自主心跳恢复,我终于可以停下已经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心外按压。防护服下,我全身湿透。

随着ECMO的运行,患者生命体征逐步趋于平稳。我转身看看在场的各位医护人员,他们一定都像我一样汗流浃背,也一定都像我一样感到紧张和疲惫。但是,透过护目镜,我只看到一双双目光坚定的双眸,透过口罩,我深深感受到打完胜仗后大家脸上温暖而又满足的笑容。我的目光转向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经历如此大难之后,恢复了安详的模样。是这个拥有卓越的专业能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定的救死扶伤信念的团队,一次又一次给了老人生的希望。

结束支援工作离开佑安的时候,晴空万里,春暖花开。回顾这两个月的工作,紧张而忙碌。正是我们的紧张忙碌,为一位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带来了新生。在这个如花的季节,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我们放下穿刺针、脱下防护服,仿佛宝剑入鞘、战士卸甲,但是我们不会忘记这段一起奋斗的时光。如果党和国家再次召唤,我们一定会再次义无反顾、逆行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