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健康素养,将疫情防控成果转化为首都市民卫生健康理念和行为,2020年5月2日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十部门正式发布新修订的《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共有十个方面,简称“卫生健康公约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1.合理膳食——食物多样搭配,减油减盐减糖
2.文明用餐——倡导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
3.科学健身——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4.控烟限酒——遵守控烟条例,切勿过量饮酒
5.心理平衡——理解包容乐观,家邻同仁和睦
6.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视屏时间
7.讲究卫生——坚持刷牙洗手,定期清洁居室
8.知礼守礼——掌握健康礼仪,社交距离适宜
9.注重预防——定期参加体检,及时有序就医
10.保护环境——节约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投放
践行卫生健康公约,提高市民健康素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视屏时间
释义: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免疫力,睡眠不足会影响新陈代谢,加速人的衰老。注意起居有常,保证每天睡眠时间,成年人7-8个小时,儿童青少年8-10小时。主动控制视屏时间,抵制网络成瘾,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讲究卫生——坚持刷牙洗手,定期清洁居室
释义: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检查牙齿,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手。洗手要用流动水,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双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清理家中卫生死角,必要时进行居室预防性消毒,做到居室净、厨房净、厕所净。
知礼守礼——掌握健康礼仪,社交距离适宜
释义:遵守健康礼仪可以减少疾病传播,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倡拱手不握手,做到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掩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吐痰时把痰吐在纸巾里包起来,扔入垃圾桶。在公共场所或社交活动时,应保持适当距离,必要时佩戴口罩。
注重预防——定期参加体检,及时有序就医
释义:疾病的预防远重于治疗,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定期体检,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检查发现问题或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
保护环境——节约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投放
释义: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环保、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爱护环境。自觉维护社区、单位等场所的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不要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及时清理外环境垃圾,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宠物粪便应随手带走扔到垃圾桶。减少生活垃圾产生,不随意丢弃、抛撒垃圾,积极实施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