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新闻快讯

【佑安传播】垃圾分类,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环境

发布机构:总务处 朱萌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8-07
字号: + - 14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健康生活,你我共享。垃圾分类知识我们一起学起来!

政策方面

1、2016年习总书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8年11月,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2、2017年03月30号 国办发〔2017〕26号:在46个试点城市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北京就是其中之一)

3、北京京政办发〔2017〕44号:要在2020年强制垃圾分类全覆盖 ,开展垃圾强制分类执法检查,控制焚烧与填埋增速4%,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

4、2018年6月29日,住建部表示今年底前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这意味着垃圾分类工作覆盖面由试点“46城”扩容到“294城”。

最新要求:

1、北京市城管委透露,2020年4月底前,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宾馆、饭店、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商超、写字楼、农贸市场等社会单位,将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

2、2020年12月18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个人违反规定投放生活垃圾最高罚款200元。

3、《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北京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发现投放人不按照分类标准投放的,有权要求其改正;投放人拒不改正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条例》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将生活垃圾管理事业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生活垃圾管理目标,制定各区生活垃圾源头总量控制计划,统筹设施规划布局,制定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
第二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减少使用或者按照规定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优先采购可重复使用和再利用产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当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不使用一次性杯具。
第二十六条 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违反者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单独收集厨余垃圾,并委托有资质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专业服务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环保方面: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的前提条件,重要环节;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垃圾分类的好处:

1、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生活垃圾如果随意堆放或简单填埋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还会孳生大量蚊蝇和细菌,传染疾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垃圾恶臭物质主要来源于厨余垃圾中的有机质,如果不进行分类,垃圾中的含水量会变高,恶臭等有毒物质的释放就会增多。混合垃圾在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生渗沥液,污染环境。因此,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2、有利于资源循环:如果不分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就会被污染,只能被焚烧、墳埋,这将会降低资源的利用比例。而通过垃圾分类把废弃物中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以及电器类分离出来循环利用,就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

3、促进全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垃圾分类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实行垃圾分类,就能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环境。这不仅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也是文明素养提升、文明习惯养成、“绿色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