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新闻快讯

【佑安-致敬医师节】生命之托,佑安医者在肝移植路上正青春再奋斗

发布机构:外科 李文磊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8-14
字号: + - 14

编者语:2020年8月19日是第3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大疫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复工复产中,毫不松懈,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始终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修医德、行仁术,用行动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从今天起,北京佑安医院公众号将推出专题【佑安-致敬医师节】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讴歌医者情怀,感受医患真情,致敬白衣天使!



生命之托,佑安医者在肝移植路上正青春再奋斗


栗光明教授是北京最早开展肝移植手术的专家之一,目前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担任普外科(肝移植)中心和重症医学科主任职务。早年间,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留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工作,师从国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冷希圣教授。他不但医术精湛、学识渊博,手术量也相当惊人。每年他都能完成上百例肝脏、胰腺手术,成百上千的患者在他的救助下重获新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知名专家,回想起自己从医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和一路的成长经历,常常会提到一位叫张英海的患者。栗光明说一辈子都感激他。

死亡线上的救赎

故事还要从1993年说起。有一天,病房里住进了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名叫张英海。他病情危重,严重的肝硬化需要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栗光明担任他的主治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张英海的肝硬化已经导致了门脉高压症,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危急情况。内镜下止血效果欠佳,只能通过切脾断流手术来解决燃眉之急。然而这种手术在当时并不容易,但在经过了周全的部署后,栗光明和团队在努力之下最终顺利收获了手术成功,在危急关头从“死神”手里把张英海的命夺了回来。

“老大哥,我想看到你一直健健康康”

术后的一段时间,张英海恢复的很好,生活上和健康人也没什么两样。然而命途多舛,到了1996年,距上次手术三年后他又不幸被查出身患肝癌,来了个“二进宫”。因为信任,这次张英海又找到了上次为他手术的栗光明大夫。“肝硬化是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之前的肝硬化太严重了、影响太深了,所以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脏又长了肿瘤。”栗光明给张英海做了一番解释之后,又安排了CT检查,结果发现癌细胞生长在局部肝脏组织。为了防止癌细胞肆意扩散,这次有效的根治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手术进行肝癌切除。栗光明很快为张英海安排了手术。手术过程中,师傅冷希圣一直全程站在他的身后,给予鼓励和指导。他不负重托,再次凭借精湛的外科技术完成了这台肝癌切除手术,再一次从生死边缘挽救了张英海。“一回生二回熟”,这种救命之恩张英海一直记挂于心。俩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医患变成了朋友。栗光明说张英海就像自己一个很亲的老大哥,希望他永远健健康康。

医患间,第三次生命之托

命运喜欢捉弄人。2000年的一天栗光明在门诊再次见到了张英海,但这次他不是来谈心聊天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癌复发了。针对复发的肝癌,当时那个年代的医学手段可谓是“黔驴技穷”,只能通过手术再把复发的肝癌切掉。可这时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面前:此次复发的肿瘤出现了肝内播散,无法通过局部切除实现根治性治疗的目的。剩下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做介入导管治疗。但这种办法也只能延缓肿瘤进展,他的生命只剩下一年左右的时间。

恰巧就在那段时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开展了全国第一例肝移植手术。栗光明也刚刚从那里学习回来,并准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这项手术。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这样,技术发达了患者生病都会来找医生做手术。那时,当一个新手术问世,即使患者的疾病已经到了不做手术根本解决不了的地步,人们也不愿意冒风险去尝试新的手术技术,总担心技术不成熟会在手术中发生不测。但当张英海得知医院即将开展肝移植手术,主动找到栗光明希望能试一试。当时他说的那句话栗光明至今都还记得:“栗大夫,你们医院救了我两次命,第三次我依旧相信你们,希望你们能给我做肝移植。虽然我知道手术当中很可能出现意外,我也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但我不怕,我心甘情愿当你们的试验品……”

张英海是第一个主动与他沟通做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栗光明除了感动更是充满了感激。这句话分量很重,因为它不仅体现着医患之间的绝对信任,更是一种生命重托,他给了栗光明满满的信心。那一刻他下定决心,手术一定不能有丝毫偏差,这第三次手术也一定要像前两次那样成功,让老大哥张英海能再次平安的回家享福。

2000年5月18日,栗光明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张英海做了肝移植手术。这台手术意义重大——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台肝移植手术,更是北京地区最早开展肝移植的手术之一。师冷希圣这次依然站在他身后为他打气。

手术进行了整整10个小时,张英海的家人也在手术室外焦急的等待了10个小时。当栗光明走出手术室宣布手术顺利完成的时候,他的家人喜出望外,紧握栗光明的双手许久……回到病房,栗光明一直站在张英海的身边直到他苏醒。他慢慢睁开双眼,看着自己身边这位熟悉的医生,他知道这位医生又救了自己一命,眼角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当意外降临,他的临终遗愿推动医学前进了一大步

在那之后,张英海的这台手术成了栗光明开展肝移植的标杆。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他又接连完成了第二台、第三台、第四台肝移植,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这也让他对开展肝移植技术信心十足。

可就在这时,病房突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张英海突发高烧,被送回来了。栗光明心情忐忑,赶紧放下了手中的一切工作,急急忙忙赶到了病房。CT检查结果显示,张英海出现了肝脓肿,同时合并严重的腹腔感染。手术明明做的很成功,他也坚持吃了抗排异的免疫抑制剂药物,为什么在三个月后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腹腔感染?当时医生们都不得而知。他们只知道,这次恐怕是真的没有回天之术了。躺在病榻上的张英海感知到自己经历了三次磨难,这次恐怕是真的要走了。临终前,他又对栗光明说了一番话:“栗大夫,还是那句老话,我两次的命都是你们救的,这第三次我同样愿意让人民医院来做这个工作,一旦有哪天我不在了,我愿意把我的遗体捐出去供你们研究。第一能让你们知道我这次肝移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也算是我对你们的一个回报。”栗光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打湿了他的白大褂……

当天晚上张英海走了,栗光明非常难过,他失去了一个聊得来的老大哥,更像是失去了一个亲人。张英海去世的那天晚上栗光明彻夜未眠。不光是那一夜没有睡,张英海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心里一直过不去这个坎儿。那段时间他思考了很多问题,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有多么的不容易。

几天后,在人民医院的太平间里,栗光明和他的医生团队忍着悲痛与张英海做了最后的告别。三鞠躬后对他的遗体进行了解剖,正是这次解剖,让他们找到了问题所在——张英海术后出现了胆道并发症。

胆道合并症的出现是由于对供体(提供肝脏的人)切取技术的不完善造成。胆管的血液供应主要靠肝脏上的动脉,而当时给张英海捐肝的供体肝脏有一支动脉血管存在变异。问题就出在了这支变异的血管上。正是因为供体肝脏上的血管变异,导致肝内胆管供血不足,出现了胆管缺血坏死,才最后导致了感染形成肝脓肿。由于原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所以医生们对如何处理这支变异的血管没有经验。于是在手术时没能妥善处理这根变异的血管,使它受到了损伤。损伤后就导致肝内一部分血管缺血坏死,继发了肝炎。而胆道并发症非常隐蔽,在早期刚做完手术后,患者都是好好的,没有任何症状表现,通常都得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才会突然出现生命危险。这次病理解剖对栗光明的打击非常大,他后来研究的课题之一,就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他也因此成为国内发表此方面文章最早的作者之一,为日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正青春 再奋斗

裴一中在《言医·序》中写道:“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从医患到朋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有了彼此的以诚相待和绝对信任,才成就了这段弥足珍贵的人间佳话。2020年5月4日,栗光明教授在他的朋友圈写道:正青春,再出发。今天以两台肝移植手术欢度我到佑安医院工作整整一年。他俯身病榻、挑灯科研;他热心器官捐献公益宣传;他积极探索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他尊师重道,为人师表地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后浪”们在医路上不断奋斗、砥砺前行。他正意气风发地带领着这个优秀的集体乘风破浪,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