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新闻快讯

【佑安温度】致敬他们,佑安援冀医疗队携手抗疫筑牢防线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2-02
字号: + - 14

编者按:

根据京津冀联防联控工作部署,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通知后,北京佑安医院迅速组建20人核酸检测医疗队,于2021年1月10日驰援河北省三河市燕达医院支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抵达驻地后,队长赵艳将队伍分为4组,24小时交替轮班、团结协作,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疗队一道,共同协助燕达医院安全、快速、有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20名医疗队员来自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病理科、肝病研究所、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医学信息中心多个科室,厚重的防护服和严实的面屏下或许我们辨认不清他们的容颜,但这个冬天,他们的名字,值得我们记住;他们的行动,值得我们尊敬!致敬,勇敢的逆行者!



佑安援冀核酸检测医疗队自1月10日抵达燕达医院后,携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疗队,配合驻地医院,高效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改造,统筹人员安排,迅速提升了驻地核酸检测能力,有效支援了当地的检测工作。截至1月29日,佑安医疗队累计共完成核酸检测1.7万管,共计逾17万人次。支援期间,20名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疗队员,既分工又合作,四组队员们顽强拼搏、日夜奋战,白衣为甲、试剂为剑,将满腔热血付诸行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笨重的防护服里,是他们湿透了的头发和衣服;厚厚的乳胶手套里,是他们被汗水泡得发白的双手;布满哈气的面屏下,是他们满是勒痕的脸庞。他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不喊苦不叫累,只为全力提升检测效率,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一组:技术攻关钻石团队: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这是一支“1+1”远大于2的团队,每一个“1”都充满着团队战斗精神。组员间开诚布公,毫无保留,合理分工,紧密合作,真正做到整个团队无缝衔接。在组长赵艳主任的带领下,一组发展为一支“狼性”团队,坚忍不拔,团结协作!每位组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力量,齐心协力,为同一个目标努力!面对繁重的检测工作,他们紧握彼此的手,互相鼓劲:“相信自己,相信伙伴,一鼓作气,挑战佳绩,因为自信,所以成功!一马当先,全员奋进,主动出击,抢得先机,活动有序,永远争先!”

一组组长:赵艳(临床检验中心),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作为领队和第一小组负责人,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和定海神针。管理上,点兵布阵,环环相扣,最优化统筹人员和检测流程安排,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高效调整工作部署。检测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每个班次都坚守到最后;保证速度的同时严把质量关,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更带动了整个团队。注重党建和团建工作,关心每一个队员的点点滴滴,时刻为团队着想,是一位有格局、有态度、有温度的领队!队员们都说:“有问题,找主任!有她在,我们就有了定心丸!”

组员:王熠(临床检验中心)

临检中心的年轻主力队员,瘦弱的身体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速度和质量的完美结合,驱动着整个团队高效运转。每次看到她白皙的皮肤上因为防护口罩压出来的红红的勒痕,令人特别心疼,她总是轻描淡写地来一句“没事儿”!她就是那个话少活多,技术过硬的标兵,人如其名,熠熠生辉!

组员:代艳超(生物医学信息中心)

技术过硬的新兵,作为第一次参加新冠核酸检测工作的技术能手,工作中争先恐后,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检测流程和操作技能,是小组中的生力军和助推器!还是组里的“开心果”,爽朗的笑声总带着无穷的感染力,化解了工作中的紧张气氛。第一次离开爸妈,她展现出了强大的独立能力,什么活都抢着干。

组员:乔录新(肝病研究所)

第一次真正上阵新冠核酸检测战场,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细致认真的态度,使她迅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工作中积极主动,踏实稳妥,具备超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组员:殷继明(肝病研究所)

作为几次奋战在一线的老队员,这次出征又毫不犹豫地报名,他总说考虑到其他成员孩子小,其实,他的孩子正处在高三最紧要的学习时刻。到达燕达驻地后,充分发挥老队员的优势,协助队长梳理流程,注重实验细节,什么事情都做到细致、极致,是年轻队员学习的榜样!

二组:硬核宝藏团队:干起来,就是“稳、准、狠!”

这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硬核”团队,队员平均年龄40+,个个都是宝藏男孩和宝藏女孩。工作上踏实(稳)、认真(准)、不辞劳苦(狠),生活上相互团结,互帮互助,劳逸结合。印象最深的是三河地区第二轮全员核酸筛查时,小组凌晨1点从宿舍出发,轮换上一组队员,寒风凛冽、夜色深重,却丝毫没有阻挡组员们工作的热情,在组长张立丽缜密的统筹布局下,各位组员认真细致配合,8个小时完成了近2000管核酸的提取和检测,高效、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援冀二组,勤劳的二组、团结的二组、智慧的二组!

组长:张立丽(临床检验中心)

作为临检中心分子组组长,具备丰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及质量管理经验。抵达驻地后,作为技术骨干,协助队长组建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布局、仪器摆放、设备调试等。作为组长,充分了解组员的技术背景后,详细讲解实验室内流程、培训实验室生物防护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新老”搭配原则,将组员分为两小组。通过视频教学和实地操作“双手段”,再次强化培训,熟悉实验室动线。繁重的检测之余,与队员分享“PCR曲线异常原因分析”及“检测技能提升细节”,实践与理论结合,快速提高团队检测能力。

组员:张海萍(临床检验中心)

临检中心自免肝组组长,也是抗疫阵线的老兵。吃苦耐劳,技术娴熟,游刃有余。可独自分兵作战,也可合二为一,将实验室的严谨作风带到这里。在组里,她主动承担各项工作,每次实验时,根据实验进度,能灵活切换工作角色,每个环节的操作都技术过硬,充分保障了检测流程的顺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中不骄不躁,踏踏实实,起到了很好的提醒和监督作用。

组员:粟斌(艾滋病实验室)

医疗队名副其实的“病毒学家”,承担了多项新冠相关科研课题。耐力实足,踏实肯干,被组员称为“千里马”。每次都率先进入实验室,抢着干活,还谦虚又幽默地说:“我是来当小学生的!” 工作中的他,严谨细致,有条不紊,主动承担实验室清扫工作。检测工作之余,他还与医疗队员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对新冠在体液免疫中的建树。

组员:魏飞力(肝病研究所)

技术娴熟,谦和友善,也是新冠核酸检测战场的老兵。爽朗、幽默的他,工作中却毫不含糊,和年轻组员搭档时,总会说“别走神,要细心!”严谨、细致的态度时刻感染着周围的人,从他身上也生动诠释了“细节决定一切!” 团建中,他还分享了“宏基因组在临床上的应用”,将宏基因组前沿的知识传递到医疗队伍中,提高了大家的对宏基因组的认识。

组员:覃岭(生物医学信息中心)

二组最小的组员,勤快肯干,活泼大方。她36岁生日那天,恰逢三河市启动第一次全员核酸筛查,医疗队和燕达医院百忙中抽时间为她庆生,简单却温馨。相信这是她毕生难忘、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工作中,她认真细致,核对的每一份样本放心可靠,保证错误率为0%;检测工作结束后主动承担实验室清洁消毒工作。

三组:拼命三郎团队:我们多干一些,下一组就能多歇一会儿!

这是一支极富战斗力的团队,秉承“拼命三郎”的精神,成为此次任务中检测样本量最多、进入实验室时间最长的队伍,被医疗队号称“拼命三组”。五名成员来自4个科室,年龄比较接近,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年干将”,能够步调一致、团结紧张地来完成这一任务。面对着深夜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时,大家从无懈怠从无怨言,团结协作,共克时艰。五名不同科室、不同性格的人汇集在一起,有人爱美,有人爱闹,有人爱学习,但是,当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大家就都成为了战士,而且必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士!必须也一定要打赢京冀携手战胜疫情这场战役,守好北京东大门,助力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和廊坊北三县在京工作人员快速通勤!

三组组长:王颖(临床检验中心),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

别看外表瘦小,说话做事却雷厉风行。作为组长,实验中对组员操作要求严格,生活中对大家关怀备至。作为医疗队技术骨干,出发前承担了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准备工作;到达驻地后,行李还未放下,就在赵艳队长带领下,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紧张的仪器安装、设备调试运行工作,为下一步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工作中,每次接到检测任务,她都率先进入实验室做准备,实验中统筹整个检测流程,最后还要完成报告审核和整理各项实验数据,是进入实验室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人。作为临时党支部支委,大力协助赵艳书记完成临时党支部建设工作,开展支部活动,疏导队员心理及情绪问题,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团队思想建设工作。

组员:孔繁军(临床检验中心)

工作中,默默承担起“组长助理”角色,做事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生活中,细致入微,主动关心帮助他人,队员们亲切地称他“生活委员”。每次需要进入实验室时,他都主动请战,总是和组长最先进入,最后撤出。在检测全过程中,每个岗位都能看到他默默的身影,他常说:“唯有贡献,才具权衡人生的价值”。

组员:李康(生物医学信息中心)

组里年龄最小,干活却毫不退缩。第一轮全员筛查检测时,组里轮岗的当班赶上检测标本量大、任务重,工作到凌晨1点才结束实验。其实,那天他略感身体不适,一直坚持着完成了整个实验,组员们关怀地问他,他坚定地说,“没问题,轻伤不下火线!我可以的!”两轮全员筛查任务间隔仅三天,新的实验任务布置下来,他又生龙活虎地继续投入下一轮检测工作中。

组员:时红林(肝病研究所)

她是第三小组的“小快手”,实验操作又快又稳。第一轮全员筛查时,检测任务繁重,医疗队24小时交替轮岗,每个小组承担的任务都很重,完成本小组检测任务后,时红林主动提出,“我们小组再多干些吧,给下一组多留一些休息时间!” 组员们一致接受了她的提议。在当天的检测中,第三小组创造了工作时间最长(8小时),检测量最多(2044管)的记录。时红林不仅在工作中是个能手,生活中还是组里的“开心果”。有了她,三组的队伍不光能“拼”,还“拼”得轻松愉快!

组员:孙琳(病理科)

她是队伍里唯一的病理科成员,在队伍中年纪居中,接触PCR工作最晚。接到援助任务时,二话不说,积极报名。来到驻地后,迅速投入工作,吃苦耐劳,有活抢着干,主动承担实验室清扫工作。在检测任务最繁重的时期,会赶上深夜的班,又一次凌晨1点结束实验后,大家按序撤出实验室,孙琳先期撤出后,没有回宿舍休息,而是等在实验室门口,直到所有队员出来,才和大家一同离开。她说:“我们是一个战斗集体,大家一起安全撤出,我才能安心回去!”

四组:稳若磐石团队:活交我手中,心放肚子里!

这是一支扎实肯干、作风严谨的“稳如磐石”团队,由4名70后和1名90后组成,三名党员,队员均是抗疫一线老兵,是一支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队伍。在两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安全、准确完成3100管检测,其中第一次全员核酸筛查时,从深夜1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连续高强度工作7个小时,保质保量完成1500管的检测!在完成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之余,组里还主动承担起医疗队的工作日志及宣传记录工作,及时做好工作记录,用照片与视频真实记录队员在冀的工作与生活,也被称为“宣传组”。恪尽职守,确保安全,“稳”!是四组最真实的写照。

四组组长:严艳(临床检验中心)

临检中心业务骨干,流式组组长,是四组的主心骨和大管家。工作严谨,思维缜密,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作为组长,抵达驻地后,她及时召开小组会议,充分了解组员技术特长,合理分配任务,将组员安排至最适合岗位。工作中,她思虑周全,实验前运筹帷幄,将实验细节与组员充分交流讨论;实验中依据现场及时调整策略,提高检测效率;实验后认真回顾,总结经验。四组抵达驻地后的第一个班就是全员核酸检测的夜班,从半夜24点到凌晨7点,面对繁重的检测任务,她有条不紊的安排组内人员配合,确保核酸检测顺利开展。每次都是第一个进入实验室,也是最后一个从实验室撤出的人。

组员:冯霞(临床检验中心)

临检中心性艾组组长,作为组内老大姐,是四组的“定心丸”和“军师”。她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协助组长规范组内工作流程。每次讨论完,一句“稳得起”,让队员们倍感安心。大规模检测开启后,她用精准到分的时间、速率来规划工作节奏,让组员在面对未知的挑战时,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面对成山的标本时,她也能井井有条,稳稳地工作。出征之时,冯霞的闺女正值高三择校面试关键时期,然而接到通知后,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医疗队。工作之余,她还常为宣传工作献计献策,号称四组“智多星”。

组员:刘利锋(艾滋病实验室)

艾滋病实验室分子组组长,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断超越自己;作为四组唯一的男士,主动承担组内重活累活。他爱好摄影,在做好核酸检测任务的同时还主动承担医疗队的摄影工作,他常牺牲个人轮休时间,及时为其它组队员们拍摄照片及视频,为大家留下珍贵的回忆。拍摄照片和视频后,他还精心挑选,制作短视频,展示队员们最美的一面。刘老师活泼幽默,组员们这样评价他:“和他一起工作很开心,经常活跃气氛,缓解大家的紧张,是我们组的幽默担当!”

组员:孙坚萍(生物医学信息中心),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

生物医学信息中心样本库组长。工作中的她话不多,一句“组长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让她成为了四组的螺丝钉。加样、提取、盖帽、核对标本、整理实验室……每次实验中,处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工作零碎繁琐,但她总能及时地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她的地方。作为支部宣传委员,她认真记录工作日志,负责医疗队宣传工作。生活中的她温柔细心,关心队员,及时疏导队员的不良情绪,总让大家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组员:高翀(临床检验中心)

临检中心年轻骨干,作为核酸检测队伍年纪最小的90后,她在2020年就因为参加一线工作推迟婚礼;这次作为河北人,她又积极报名参加支援任务。她虽然年纪轻,性子却沉稳,集体意识强。在组里,她总说:“我年轻,应该做的更多一些,让我来吧!”这次出征河北,她不仅高效的完成本组的工作,还主动请缨,协助其他组的核酸检测工作。完成检测工作之余,她还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优势,积极为大家制作短视频,协助宣传工作,她制作的小视频深受大家的好评,是医疗队里亲切的“啦啦队员”。


国家需要,随时出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当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个冬天,佑安援冀医疗队员们用拼搏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扎实肯干、严谨认真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了北京援冀医疗队“听指挥、能战斗、有能力”的特质,为筑牢京津冀疫情防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相信大家携手并肩、同心协力,共抗疫情,定会取得全面胜利!愿队员们早日完成任务,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