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分批次抽调北京市40多家医院共计114名核酸检测技术骨干人员组成北京小汤山医院市级核酸检测医疗队。医疗队集结后,迅即有序地展开了核酸检测工作,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筑就严密屏障。在小汤山医院党委、方舱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医疗队队长于艳华的指挥下,医疗队昼夜不停、坚守奋战,把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基地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战场,确保核酸检测报告质量与时限,高质高量完成检测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检验人的坚守与担当。6月14日,医疗队圆满完成检测任务。长达49天的奋战,全体队员凝心聚力、齐心战疫,全力筑牢核酸检测坚固防线,守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与安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自5月1日小汤山方舱医院启用以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统筹安排及小汤山医院党委、小汤山方舱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检验人员奔赴方舱检验实验室,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红区检测组作为医疗队的冲锋小组,坚守的是这场疫情阻击战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新冠阳性患者的核酸及血液、体液样本检测,他们是幕后的幕后,也是前线的前线,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他们却是与病毒距离最近的人。在这段风雨同舟的日子里,他们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争分夺秒地检测样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始终奋战坚守在一线阵地。他们用执着的坚守诠释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与奉献,用夜以继日的奋战守护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核心力量:坚强引领,勇担重任
医疗队队长于艳华,也是小汤山方舱医院检验科的临时科主任、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4月26日奔赴驻地后,她带领医疗队员们启动大规模筛查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刚运行两天,又接到筹备方舱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通知。于主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先遣队员们连夜奋战,3天之内顺利完成红区检验科的组建。实验室平稳运行后,她坐镇两个实验室,一边是方舱医院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测,另一边是大规模筛查区的大批量核酸样本检测。最忙碌的时候,她常常是24小时连轴转,两个实验室从质量管理、技术监督,到实验运行、人员安排、临床沟通,她都一一把关,落实各个环节;人员紧张的时候,她还深入一线,参与组内检测;为严把质量关,她还亲自上阵,严控报告审核。直至今日,她已坚守长达两月余,她是整个医疗队的“定海神针”,有她在,大家便觉得安心。
小汤山医院检验科王桂立主任,也是小汤山方舱医院检验科临时副主任,安全和保障负责人。自4月26日以来,他和于艳华主任一道,共同坚守着大规模筛查区和红区检验科两大阵地。王主任作为小汤山驻地本院人员,负责着整个团队的试剂耗材及物资管理、后勤保障、内外部联络及协调工作。只要团队有需要,他24小时在线,竭力为大家做好全方位保障。管理工作外,王主任还坚守一线岗位,参与组内检测、报告审核工作,高强度的核酸检测工作本就已让人筋疲力尽,结束实验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区域,清点物资库存、梳理试剂耗材进度,确保实验室检测的正常运转。王主任是团队公认的“铁人”,也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大家都说:“有问题,就找王主任!”
红区检测组第二梯队组长袁星星,来自北京佑安医院,自入驻以来,协助科主任承担红区实验室质量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安排、临床沟通协调等工作。红区检验科面临的都是新冠阳性患者的样本,对人员防护、技术操作要求极高,细致入微、严谨认真的她带领组员有条不紊地梳理每一个细节,严格把控质量关卡,确保每一份报告的准确及时发布。业务工作之余,她还承担着团队及支部的宣传工作,积极弘扬正能量。副组长刘武征,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负责红区检验科的核酸检测质量及技术管理;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苏强,也是红区的副组长,负责红区检验科血液及体液标本常规检测质量及技术管理。他们都历经了大规模筛查区和红区检验科两大“战场”,身经百战,历练成钢。两位副组长各司其职,又精诚合作,从检测流程梳理、质量控制、技术监督,到人员培训、院感防控,与科主任及组长一道,带领团队奋战坚守,保障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拓荒者”:扎牢根基,奋力坚守
红区实验室筹备之初,有10名先遣队员在科主任及第一梯队组长王宁及副组长程敬伟的带领下冲锋向前,共同组建起实验室运行体系,他们就是第一梯队“拓荒者”。从仪器设备启用调试、实验流程梳理优化,到试剂耗材订购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编制,他们日夜奋战,搭建起红区检验科的框架。实验室运行平稳后,他们又奔赴大规模筛查战场。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程敬伟和苏瑞蕊,来自北京中医医院的孙博宇和来自北京宣武医院的刘丽,四位老师选择了坚守奋战,作为第一梯队入驻红区检验科的人员,他们是红区的“元老”级队员,熟悉方舱实验室环境,熟练掌握检测操作流程,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人员培训及代教任务。孙老师几度选择留下,希望做到善始善终,移出前还略带腼腆地说:“只要需要帮忙,随时都可以找我。”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进入方舱实验室的人员都能快速地适应工作节奏。
“传承者”:有序交接,平稳实施
有了第一梯队筑牢的扎实根基,第二梯队人员拾级而登,传承优化,稳步向前。
来自于北京同仁医院的耿佳靖,作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入驻后主动靠前,投身战斗,虽然在单位已经熟练掌握核酸检测及常规检测流程,面对红区工作的特殊性,她认真学习,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心细如发、稳如磐石。
来自于北京宣武医院的关云谦老师,是核酸队伍中的“老将”,有着丰富的核酸检测经验,是团队的“细致担当”。尽管许多操作对他来说已历经了千万次的锤炼,在红区的每次操作仍反复确认流程,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错。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冲锋在前,勇担责任,并将自己多年的实验经验分享给大家。
来自于北京天坛医院的刘紫薇,个子小小的她却有着无穷的能量,踏实努力,笃行致远,业务能力极强,实验操作细致认真、有条不紊,追求完美。作为90后年轻小将,在红区工作中积极学习、主动担当,迅速成长为副组长后备力量。
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赵昀昊,做实验一点儿不含糊,认真负责,同时还兼顾团队试剂及物资管理订购,梳理实验室试剂及耗材库存,及时申领订购,恪尽职守,为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做好后勤保障。
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的邹倩儒,阳光率性,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个班次工作完成都堪称完美。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休息期间,只要团队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没有任何怨言,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来自北京妇产医院的刘颖,年轻帅气,任劳任怨。沉稳的他工作细心,操作娴熟。6月中旬疫情反复,夜间血液标本送检频繁,为保证检测报告TAT时间,他按部就班处理,一刻未停。检测工作之余,无论是休息时段,还是深夜时分,一声召令,即刻到位。
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果雅,是第二梯队最早进入红区实验室的人员之一,踏实负责,认真果敢。辗转了大规模筛查区和红区实验室两个战场,她积极主动学习,多次申请承担紧急检测任务,奋勇争先,靠前战斗。
来自北京安定医院的路钊,心得颇丰,见解独到,从理论知识到实验操作再到仪器保养,都游刃有余,堪称“问题杀手”。工作中的他认真细致,积极主动,为团队工作建言献策,提升团队检测质效。
时红林,来自北京佑安医院,具备极强的院感防护意识,连续四五个小时在负压实验室内操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各种检测仪器操作、试剂配制和样本检测,巾帼不让须眉,当之无愧!检测工作之余,时老师还承担着人员考勤记录工作,每个班次、每位人员,她都一一认真核对,做好统计与上报工作。
“后继者”:收官之战,众志成城
6月中旬,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来势凶猛,方舱实验室标本量骤增。恰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临近结束,在医疗队的统筹下,调度大规模筛查区检测人员增援红区检测组,老师们纷纷踊跃报名。
北京老年医院的徐梦雅和北京儿童医院的李霖两位老师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勇于担责、全力尽责、冲锋在前、临危不惧的精神令人钦佩。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孔祥沙、北京胸科医院的白万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郭志超老师都是各大医院的科室骨干,更是各大规模核酸筛查小组的中坚力量。自入红区,便紧锣密鼓地熟悉工作流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无论是试剂配制、加样提取、核酸扩增,还是常规工作,都能主动承担,积极领受。
还有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赵雅君和晁宇昕、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谷依林和许月鹏、北京同仁医院的蒋晔,几位老师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朝气蓬勃的他们,奋勇当先,严谨细致,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方舱实验室繁琐的工作节奏。
当下疫情发展态势向好,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红区检测组仍在奋力坚守,还有第四梯队人员投身加入。来自北京肿瘤医院的赵乾,北京安贞医院的张江晖和叶峰,北京天坛医院的刘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潘扬奇和胡美婧,北京友谊医院的马肖和陈姝延,北京中医医院的李亚俊,北京安定医院的田杰,在疫情面前,大家都选择了义无反顾,奋勇向前。收官之战,众志成城,交替、传承,秉承着检验人的责任与奉献精神,执着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收官之战,坚信前行必有曙光。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疫情防控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奉献与担当,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和坚守,容不得有丝毫犹疑、丝毫侥幸,方舱检验科全体成员决心凝心聚力、齐心战疫,全力筑牢核酸检测坚固防线,坚决打赢这场防控攻坚战!坚守初心筑堡垒,凝心聚力担使命,愿流年不负,愿岁月可期!
文/图 刘紫薇 袁星星 北京小汤山医院市级核酸检测医疗队红区检测组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