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

五官

口腔中的这些“小”问题,可能是癌症的预兆!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2-06
字号: + - 14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恶性高,易侵犯人体的正常组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易复发易转移等特点,从而让人们谈癌色变。因此当患者被医生告诉自己患有癌前病变时,由于并不了解到底什么事癌前病变,与真正的癌变有什么区别,只是听到“癌”字便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按照WHO的建议,将癌前病变定义为“一种已有形态学上改变的组织,它较其外观相应正常的组织具有更大的发癌可能”。因此,癌前病变并不等同与癌,只是局部组织的形态上不同于正常组织,有相对较大的癌变可能。及时处理癌前病变,是可以有效预防和阻断癌变发生的重要环节。目前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两种癌前病变为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黏膜红斑。

       口腔黏膜白斑易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但近年来女性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可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牙龈、颊部黏膜咬合线区域(对应上下牙咬合接触的位置)和舌头。病因多与烟草、酒、食用过烫或酸辣食物、嚼槟榔、残根残冠等局部刺激因素,念珠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全身因素如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

未标题-2.jpg

       不同类型的口腔白斑病,在口内可有不同的表现——多以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或者不均质的病变为特征,白色损害可为较为均匀的斑块,可为颗粒状突起,也可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患者可无症状或觉得患病部位粗糙、木涩,较周围黏膜硬。伴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刺激痛或自发痛。

       据WHO发表的资料,口腔白斑病患者约3%~5%发生癌变,通过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查有无异常增生及异常增生程度对预测癌变最有价值。据临床观察,以下情况的患者癌变倾向较大:病理结果为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高越易癌变;临床表现为疣状、颗粒型、溃疡或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者;患病时间较长者;不吸烟患者;女性,尤其为年轻不吸烟者;白斑病损面积大于200平方毫米者。

未标题-1.jpg

       口腔黏膜红斑多见于中年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率也较口腔黏膜白斑为低,约在0.02%~0.1%之间。发病部位以舌头的边缘部最为多见,牙龈、龈颊沟、口底和舌腹、腭部次之。病因尚不明确,病变多变现为鲜红色斑片,似天鹅绒样,边界清晰。根据病变类型的不同,有些斑片表面光滑、发亮,有些红色病损区内有白色斑点,有些内有颗粒样的小结节。红斑的恶变率高于白斑,如果在消除了所有可能的创伤及感染因素后超过两周,红色病损仍无消退,应尽快活检。一旦确诊为口腔黏膜红斑,应立即做根治手术。

       癌前病变并非真正的癌变,只是比正常组织有较高的癌变可能,且不同情况的癌前病变,癌变的可能性也不同。在对病变足够重视,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大可不必过于担忧,保持心情舒畅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