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佑安•媒体时间】收藏起来,孙清海医生告诉您夏季预防热射病和保护心脑血管的小妙招

作者:心血管内科 孙清海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7月7号,北京佑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孙清海副主任医师在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中就热射病以及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进行了讲解。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其发病与暑热季节、高温、高湿、无风环境、强体力劳动有关,主要病因可归纳为产热增加、获取热量多、散热障碍。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及非劳力性热射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

1.jpg

若患者在高热、高湿环境下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谵妄、休克、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时,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脱去患者衣物,同时立即拨打120就医。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使核心体温在10-40分钟内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时降至38.5℃以下,如果发病后30分钟内能将体温下降至40℃以内,通常预后较好;其余包括液体复苏、血液净化等器官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

热射病患者若未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80%,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中暑宣传教育,进行急救培训,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备用防暑降温药品。由于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更容易出现热射病,需特别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准备、改善居住环境、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注意合理营养膳食和休息,减少外出。

夏季是心脑血管病的又一个高发期,由于夏季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此外,夏季空调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血管神经调节能力变差,容易诱发心梗、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科学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具有潜在威胁。

2.jpg

夏季,注意以下七个方面,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血栓形成

夏季出汗多,身体内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应主动补水,睡前及晨起应各喝一杯水,半夜醒来时也可补点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2、避免温差过大适度开窗通风

夏天天气炎热,若房间里空调凉,冷饮多,这种反复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环境变化,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建议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与室外温差以8℃为宜,而且应隔几个小时开窗通风。

3、适时运动起居有节注意防暑

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4—10时,这段时间被业内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魔鬼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夏季天热,容易烦躁,而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不要起太早,最好能进行午休,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4、调节饮食荤素合理搭配

夏季饮食要做到荤素合理搭配、多吃蔬菜、多喝水、少吃多餐,饮食清淡。注意饮食卫生,少喝冷饮,如果发生腹泻,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5、避免动作过猛稳字当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受刺激”脱落,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建议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生活中不要做过猛的动作,如猛回头、打羽毛球、打篮球等。

6、血压平稳不减药科学调药遵医嘱

高血压与心脏病是双胞胎。高血压是需终身服药治疗的疾病,治疗是连续的。夏季,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量,但绝不能停药。

7、血糖不能降太低控好血糖最重要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夏季血糖过低,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mmol/l,餐后8-10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