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滥用危害无穷
抗生素是一旦被滥用不但不利于健康,还会给身体带来严重伤害。
1、耐药菌株增多 大量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抗菌性增强,使常见病原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造成菌群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造成“超级细菌”时无药可医。
2、毒副作用大 抗菌药物在杀灭细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器官损害,如对肝肾有损害。
3、双重感染率增高 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诱发二重感染较常见。
4、变态反应严重 抗感染药物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老百姓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奉行“四不”
● 不自行购买抗菌药物,不自行当医生,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 不主动要求抗菌药物,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 不任意服用抗菌药物,确定细菌感染时方可用药,不随意超剂量服用;
● 不随便停用抗菌药物,按时、按量服药,服够必需的周期,不要随意停用药物。
学会“四问”
● 一问:所得疾病与细菌感染有无关系?
● 二问:必须要用抗菌药吗?
● 三问:该药针对性强吗?如何服用,服多长时间和有何禁忌?
● 四问:用药后身体是否出现药品说明书中没有写明的不适症状?
抗生素使用原则
● 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
● 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高级抗菌药造成正常菌群失调的风险更大,产生耐药之后,就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替代了);
● 能用一种能解决问题不用两种(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 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1、把抗菌药物当成消炎药或感冒药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烫伤引起的水泡等无菌性炎症无效。
90%的感冒系病毒所致,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时感冒会合并细菌感染,应去医院就诊,请医生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和使用何种抗菌药。
2、抗菌药越新越好,抗菌谱越广越好,价钱越贵越好
每种抗菌药物特点各不相同,要因病、因人根据致病菌的种类来确定,对“菌”下药,选择相对窄谱、对致病菌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抗菌药物,这样不但取得最佳疗效,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抗菌药物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对致病菌的活性强弱,与品种新老、价格贵廉无直接关系;新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风险尚不为人熟知。
3、症状消失就停药
抗菌药物的药效来源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应用抗菌药需要足够长的疗程,如疗程不够,一旦有效就停药,病情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因此应按原就诊时医生的指导确定何时停药。
服药期间是否可以饮酒?
服药期间同时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恶心、头痛、焦虑、胸闷和心率加快等症状。服药量越大,饮酒量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所以在服药期间以及停药后7天内,不要喝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细菌:是微生物中一大类能独立在外界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细菌对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敏感。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