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佑安医院

政策解读

其他支撑政策

发布机构: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4-14
字号: + - 14

      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的重点任务》,确定医疗联合体为本市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一是制定了四类慢病的双向转诊基本标准及具体的转诊流程,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慢性病签约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享受2个月的长处方便利。二是继续完善管理,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探索建设专科医联体。推进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建立专科和全科医师团队以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远程会诊及信息互联互通和综合平台建设等工作。北京市医联体2016年底已达到53个,下一步大医院将部分号源下放至合作医院,推广知名专家团队挂号试点做法,促进层级转诊。三是实施有效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鼓励基层提升服务能力,落实基层首诊要求,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从2016年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上浮20%,并按照当年考核等次进行核算。明确大医院下基层的医生给予本院同期同职级医生的同等待遇。针对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短缺,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将乡村医生岗位人员基本补助从每人每月1600元提高到3500元,由各区针对山区半山区的不同情况,在基本补助基础上再增加补助500-2000元,并实行动态增长机制,增长幅度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四是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实行“差异化”的医事服务费报销政策,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个人负担明显低于大医院,以促进分级诊疗。

 

    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政策是怎样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明确要求,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落实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以及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改革财政补助方式,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完善政策购买服务机制。

 

    北京市为什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签约后居民能享受到什么服务内容?

  签约后,签约双方形成了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关系更加紧密,签约团队将会提供更加主动、综合、连续、适合签约居民自身状况的医疗卫生服务。签约居民除可享受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外,如国家规定的12大类46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可结合自身的服务能力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对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服务。另外,为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市有关部门正在结合国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要求,在签约居民就医、转诊、用药等方面进一步丰富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服务内涵,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强化签约服务效果。

 

    如何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吸引居民到社区首诊?

  一是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配置。毕业生定向培养、在岗人员培训和大医院医生下沉。“十二五”期间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共招收定向培养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1050名,2016年招生297人,这些学员将陆续回到所定岗位开展工作。积极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社区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此外,为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本市已明确对社区返聘的高级职称退休医生的待遇每个工作日不低于200元。

  二是提升诊疗水平。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包括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我市在2016年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复决赛中取得了获得“农村全科医疗”项目第一名、“城市全科医疗”项目一等奖、“社区护理”项目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各区还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的基层实训室,便于医务人员日常实际操练,使活动影响更加深远。我市12所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获得国家2015年、2016年“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9所社区卫生机构进入2016年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列。

  三是更多体现社区特色。主要就是持续推行将健康指导融入诊疗服务全过程的签约服务模式,我市采取的措施是重新规划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诊疗流程。与传统的和大医院的诊疗流程比较,家庭医生式服务诊疗流程有三个主要特点:患者不再被随机分配就诊,而是直接预约、分诊至其签约医生处进行候诊;患者不再是单纯诊病,而是接受医护团队的健康管理,必须保证与居民充足交流时间,当次诊疗结束时,要视情况与就诊居民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或提供转诊服务;签约患者享有优先就诊等签约便利,保证医患充分沟通,突出社区卫生特色,避免所谓的排队就医“三多一少”,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如何落实好四类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政策?

  目前,市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长处方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卫基层﹝2017﹞3号),长处方适用的条件,需同时具备四类条件,一是患有四类慢性病且诊断明确,并提供二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书或门诊/住院病历;二是已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接受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健康管理,签订“申请长处方知情同意书”并能遵照执行;三是治疗方案明确,长期服用长处方药品范围内同一类药物,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或可以2个月内居家用药治疗。四是执业医师要按照《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临床诊疗规范要求提供长处方服务。

 

    如何推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按照国家部署,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国家关于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研究相关政策,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充分考虑医疗行业人才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尊重医务人员劳动成果和辛苦付出,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现阶段,要推动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绩效管理体系,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对医疗卫生机构单独制定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同时,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改革,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如何改进预约服务,压缩取号与预约就诊间隔时间?

  各级医疗机构要提供门诊、检查、取药等预约服务,预约挂号方式多样,全面开展实名预约,优化门诊预约流程,压缩患者取号、就诊、检查的间隔时间,缩短院内等候和大型设备检查预约等候时间。引导患者从传统就医观念向非急诊预约就诊转变,加强医生服务理念,让医患双方适应新的就诊模式。对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医疗机构要开设专门窗口或安排专人给予就医过程中的辅助。6月底,三级医院要将门诊预约时间精确到1小时之内,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2017年底前,二级医院要将门诊预约时间精确到1小时之内。

 

    如何加强院内层级就诊,增加知名专家团队服务?

  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层级诊疗模式,完善院内诊间转诊标准及诊间转诊机制。发挥专家解决疑难重症临床问题的优势,提高专家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患者病情,提供更适宜的医疗服务。

  在层级就诊基础上,推广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规范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流程。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是指,每个专家团队由不同职称医师组成,一般10人左右,实行团队内医师层级转诊,患者预约的是整个知名专家团队,而不再是某个专家个人,实质上是扩大了知名专家服务的规模和数量。2017年底前知名专家团队服务超过50个。

  各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医师出诊管理,对医师和患者沟通时间提出管理要求,根据首诊病人与复诊病人的差异性需求,结合不同科室和病种的特点,核定各专业每个出诊单元的适宜门诊量范围、人均就诊时间和最低就诊时间。

 

    如何加强社区儿科医疗服务?

  健全基层儿科服务体系,在医联体内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医联体牵头医院要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医联体内的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联体内部的儿科服务体系。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儿科转岗培训。对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常见病的服务能力进行重点帮扶,2017年底,对16个区符合条件的100个社区医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增加儿科执业范围,使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儿童内科常见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如何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

  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各级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院内方便患者和诊疗服务的关键信息设施基础,年内三级公立医院无线网络4G信号同时均等全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各自情况可向院内就诊患者提供检查结果无线网络推送、健康知识普及、费用查询、移动支付、院内电子地图导航、短信提醒、自助打印、健康监测、在线咨询相关服务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扩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提供的便民服务还有哪些?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完善无障碍设施,尽力实施各种便民服务和帮老助残措施。在门诊大厅提供引导服务,在咨询台、护士站为患者提供纸、笔、针线盒等便民设施,根据需要设立哺乳室,在候诊区为患者提供紧急充电装置、布置健康宣传展板、摆放健康科普资料、播放健康宣传视频等。保持院内整洁,清理院内有污损、有缺失的老、旧标识,更新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各类指示和标识醒目、清晰、明了。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处的安全警示标识要醒目。

 

    医院如何改善就诊和住院条件?

  三级医疗机构开展门诊服务中心、住院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一站式服务。用门诊服务中心模式集中接待患者咨询、投诉事项;用住院服务中心模式做好出入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服务等,严格探视和陪护制度。用后勤服务中心模式,实现后勤管理一体化,改善患者膳食质量,增加膳食品种,提高烹饪水平,提供临床营养服务。3月底前,集中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清除地面、墙面和散发的各类小广告,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加强院内保洁、安保、导医、物流服务,院内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医院卫生间配备搁物台、挂钩、扶手等,免费提供厕纸和洗手液,改进卫生间保洁服务,有效去除卫生间异味。

 

      如何扩大临床诊疗路径范围?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医师诊疗行为的透明度,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使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同时,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费用。对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1010个临床路径,结合医疗机构实际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具的作用。

 

    如何规范开展日间手术服务?

  为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医院,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以医联体为切入点,逐步形成“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

 

    如何加强合理用药服务?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降低对患者的药源性损害。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管理中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药品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定期公示处方审核和点评结果,对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生实施诫勉谈话,处方审核和点评结果纳入绩效管理。加强直接面对患者的药物咨询服务,门诊药房应设置药物咨询中心或咨询窗口,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加强合理用药科普宣传,加大社会面合理用药宣传力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中医药服务方面有哪些惠民举措?

  中医药服务有“五个更加”的惠民举措:一是公立医院中医药服务更加严格;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更加丰富;三是服务能力提升更加显著;四是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五是更多的名老中医专家资源服务延伸至基层。

 

    信息系统改造会有哪些影响?

  信息系统改造范围是按照本次改革机构范围确定的,凡纳入本次改革范围的医疗机构,均完成了信息系统改造,并将在医改启动之日起按照改革后的要求为患者提供服务。对于患者而言看病过程一如既往的方便快捷,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