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牙缝越来越大,只要吃饭就塞牙;明明没有看到牙洞,冷热刺激还是会疼。当您出现以上症状,建议您及时找口腔医生就诊,因为您有可能患上了“根面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根面龋”。
1.什么是根面龋?
根面龋,就是发生在牙根表面的龋坏(蛀牙)。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组根面龋患龋率为25.4%,55~64岁组根面龋患龋率为51.0%,65~74岁组根面龋患龋率为61.9%。根面龋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口腔问题之一。
2.根面龋有什么特点?
1)位置隐蔽不易发现
根面龋位于牙根部的侧面(也就是两牙之间的位置),早期往往被软垢和菌斑覆盖,自己难以发现,往往是出现牙齿敏感或疼痛才就诊。
2)治疗难度大、充填后易脱落
由于根面龋常发生在邻间隙的根面甚至到达牙龈下方,医生的操作视野不佳、和器械进入受限,再加上牙根部有机质含量高、隔湿困难,影响充填材料的粘接性能,可能会导致充填材料脱落或继发龋。
3)进展迅速、危害性较大
根面龋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当出现疼痛感时往往已经波及到深部牙本质甚至牙髓。严重的根面龋还容易导致牙齿折断。
3.哪些人更易患根面龋?
正常情况下,牙根是被牙槽骨和牙龈包裹的,不会暴露在口腔内,也就不会发生龋坏。但因各种原因牙龈退缩后,牙根暴露,唾液中的致龋菌粘附在牙根表面形成菌斑,若清洁不到位极易引发龋坏,出现根面龋。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发生根面龋呢?
1)牙周炎患者
牙周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缝变大等,长期的食物嵌塞和清洁不到位,极易导致根面龋的发生。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只有9.3%。因此,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牙龈退缩和根面暴露的问题,但仅有少数人能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做好邻面清洁,根面龋较高发。
2)唾液分泌减少的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会出现唾液流速变缓、唾液分泌减少,也有些老年人因患舍格伦综合征、服用某些药物副作用或者放疗后唾液腺被破坏等,也会出现唾液量减少。这就使得唾液对牙面的清洁作用、再矿化作用和缓冲酸的能力大大降低,根面菌斑更容易堆积从而发生龋坏。
3)戴假牙的患者
佩戴活动假牙的老年人若日常清洁不到位,或者活动假牙、固定假牙制作不佳,会导致大量菌斑堆积在假牙和邻牙之间,以及固定假牙的边缘,从而发生根面龋。
4)楔状缺损的患者
楔状缺损一般发生在牙颈部,较深的缺损内容易有食物残渣或细菌堆积,且不易清洁;再加上缺损部位牙本质暴露,刷牙时敏感不适,患者不愿意清洁这个部位,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龋坏。
4.根面龋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由于根面龋的治疗难度较大,最好的方式是预防它的发生。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1)做好根面清洁,减少菌斑堆积
日常使用含氟牙膏每天刷牙2次、使用牙线清洁邻面。牙缝大的情况下,可以配合使用牙间隙刷或冲牙器辅助清理缝隙间的食物残渣和软垢。每年洗牙1~2次。
2)氟化物的局部使用
对于根面龋高风险人群(如牙周病患者、楔状缺损患者、唾液分泌减少的患者、佩戴假牙的患者),建议定期涂氟增加根面抗龋能力,促进再矿化,预防龋病的发生。
3)调整饮食结构
建议控制酸甜饮食的摄入,养成进食后漱口的习惯。
4)配戴活动假牙的老人,必须做好假牙的浸泡和清洁。
进食后需及时取下假牙清洗,并做好口内余留牙齿的清洁;睡前可采用专业的假牙清洁产品对假牙进行浸泡。
5)定期口腔检查
根面龋很难自己发现,因此定期口腔检查非常重要。口腔医生可以通过探查和拍片等方式发现根面龋的存在,并及时治疗根面龋,同时对口腔健康和相关的全身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如果根面龋已经发生,一定要及时就诊。对于早期根面龋(仅有根面质地和色泽改变,尚未形成龋洞),口腔医生会采取控制牙菌斑和根面涂氟的方法,促进根面龋再矿化,使龋坏静止或逐步恢复。若已形成实质性龋洞,一般会使用含氟材料进行充填,防止龋坏进展引发牙髓炎症。
12
作者介绍
王凯丽,201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在读博士。
专业擅长:牙周疾病的系统性治疗、牙周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显微镜辅助下的复杂根管治疗、正畸及相关牙周疾病诊疗。
社会任职:北京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社区口腔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传染病相关牙周病学
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