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专题动态

【65载佑安情•院史篇】吃苦耐劳,佑安医院建设初期我们没有条件也要上

作者:退休干部 孙静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11-04
字号: + - 14

编者按:

2021年我们迎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建院65周年,一个甲子的耕耘与奋斗,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发展,记录了一代代佑安人的奋斗历程。

我们将在此平台推出【65载佑安情•院史篇】,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离退休佑安人用心用情讲述的创业发展史,拼搏奉献史。从90后的耄耋老人到与医院同龄的佑安人,他们以访谈、口述、文稿的形式,抒发了对党、对医院的感激和热爱之情,传颂了佑安65载的沧桑巨变,满怀豪情又朴素真挚。


吃苦耐劳,佑安医院建设初期我们没有条件也要上

1960年2月我来院报到。刚来院时听说,我院是解放后亚洲第一流的传染病医院,院长张兆统是一位留美的流行病学专家。我真高兴,心想又到了一个新的学习园地,又可以学到更多的治疗各种传染病及各种流行病的知识。当时医院坐落在一片农家地中,被麦田和菜地包围着,环境极为艰苦。医院的二层红砖楼显得孤零零的,人烟稀少。到医院后一看比想象的要冷清得多,医务科主任和护理部总护士长向我介绍了医院概况。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有很大区别,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制订了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制度,每个工作人员都一丝不苟地遵照执行。病房工作很严谨,在各种严格制度约束下,我们工作起来非常认真负责,工作时很少说话,查房、护理病人小跑式地忙碌着。当时刚开院不久,人员少,工作累,但从不迟到早退,只有早来晚走,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良好的医疗素质的养成得益于老一代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

在院党委和张兆统院长的领导下,我院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清洁线、污染线、半污染线,清洁污染严格划分,以避免交叉感染。在医疗技术提高上,制定了主治医、主任、院长三级查房制,设有一线二线三线值班制。为了提高刚进院的大学生医师医疗素质和医疗技术,结合临床开展24小时值班制。周、月都有业务讲课,如副院长肝病专家李邦琪、传染病专家张学德和热带病学专家钟慧兰的讲课。

张兆统院长德高望重,待人宽,律己严,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以院为家,以党的事业为己任。每天不分昼夜随时到病房询问检查重病人的病情,重病人的病房床号他一清二楚,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仅如此,全院的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脚印。他为人善良,平易近人,辛劳工作,克服种种困难,真可谓吃大苦耐大劳,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医院管理得有声有色。家里的困难却从不提,妻子长期患病,他和妻子却不花国家一分钱医药费,他有高尚的品德、医德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他领导管理的医院蒸蒸日上,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得到卫生局的好评。为传染病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家从内心敬重他,爱他,关心他。

1960~1970年间,传染病广泛流行。主要是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肺炎、白喉、脊髓灰质炎、猩红热、急慢性痢疾等等。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治疗费,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治疗抢救各种危重病人。当时医疗条件差,没有空调,电扇,病房只有一台160升左右的冰箱,冰源短缺,工作人员又少,每12个小时只配备两个大夫两个护士,为了给高烧病人降体温,约每小时就要把病人抬到地上,反复抬上抬下。为了给脊髓灰质炎患儿解暑,工作人员需身穿工作服、隔离衣、带帽子口罩为他们洗澡,这样几分钟下来就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看到病人舒服地睡下,我们还是感到很欣慰。在护理气管切开的病人时工作量更大。因医疗条件差 ,设备落后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有的病人需上呼吸器,更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每分每秒都要仔细观察病人呼吸状况的改变,这些都是在人工操作下进行的,工作之艰难是现在无法想象的。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我们从不计报酬 不叫苦叫累,高质量地完成治疗及护理工作。

全体医务人员工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护士的行动准则是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想病人之所想,需病人之所需,做到百问不烦,百答不厌。大家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完成治疗和护理。我也和他们一样非常关心病人,对他们体贴入微。当看到病人一天没有进食,夜间来到我院,我就把自己的晚饭送给他们,我还把家里孩子的玩具送给小病号,让他们在院时就像在家里。有一个乙脑后遗症患者,因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医疗费,家长就把孩子留在医院,为了可怜的孩子能与家人团聚,我用三轮车送孩子回家,家人相见,嚎啕大哭,感人场面仍在眼前,我更感到医务人员肩上责任重大。

我院从1965到1975年十年间,先后派出十多批医疗队奔赴全国各地支援农村医疗建设。西藏、邢台、四川等,我就曾五次随队到大兴、房山、平谷、甘肃、内蒙深入农村,在艰苦条件下为人民送医送药。在大兴,我院为农村培养了46名赤脚医生,以后他们就是骨干力量,为农村的治病救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68年,我国成功释放第一颗原子弹时,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决定,组织医疗队到甘肃偏远地区调查放射线对周围人群的损伤。我院15人与防疫站共同组队,临行前,在中南海小礼堂周总理为我们作报告。总理指出,医务人员应去那些缺医少药,医疗条件、生活条件极差的地方,为他们解除疾苦。我们在甘肃的半年内,为了治病、防病,每个人在工作中想的是总理的指示和希望,做到了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巡回医疗工作中,多了许多过去没有做过也做不到的临床工作,在那里遇到了许多疑难杂症,尤其是内科、妇科疾病较多。一次遇到难产,队里没有妇产科医生,在许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和当地卫生所共同努力,完成剖腹产手术,母婴平安,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全村人都象过节一样。还有一个典型病例,一个29岁耳聋患者小杨,因缺医少药医疗条件落后长期无法治愈,患者被病痛折磨,曾想自杀,经检查是因双耳被耵聍完全阻塞,造成失聪。诊断明确后,虽没有适用的器械,但想到要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身边,所以不管怎样也要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因耵聍坚硬且表面光滑,几次试图取出,都失败了。最后,用香油、石蜡油多次滴注,三天后,耵聍开始松动,太让人兴奋了,但当取耵聍时,因疼痛病人不能合作,我们想眼看有希望的治疗不能终止,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往耳内点利多卡因,我们小心奕奕,每操作一次都很紧张,怕碰坏了鼓膜,直到第五天终于将耵聍取出,当患者听到第一句问话“疼吗”时,她激动地说是毛主席让我恢复了听力,我感谢你们,在院子里连蹦带跳,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学术会议预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肝病感染性疾病科学管理,增进肝病感染性疾病诊疗与防控领域的合作交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办的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学术大会暨庆祝建院65周年会议将于2021年11月25日-26日在京召开。

      本次大会将邀请多位国内知名肝病、呼吸与感染等领域专家进行主旨报告,并开设感染性疾病、感染性肝病、非感染性肝病、慢性感染与肿瘤、肝病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管理、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肝移植等7个专业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