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新征程中,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诊疗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为贯彻落实精准医疗理念,进一步提升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推进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多维度协同创新,北京佑安医院临检中心党支部与感染呼吸党支部于2025年3月26日召开专题研讨会,以“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模式推动感染病原学诊疗质效提升。本次会议以党建聚合力,旨在通过深化检验与临床的跨学科协作,优化病原学诊断路径,构建更加精准、高效的感染性疾病诊疗体系。北京佑安医院马迎民院长全程参与并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玉林主任、临检中心于艳华副主任带领业务骨干20余人参加会议。
临床对接,提升检测质量
会议伊始,临检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于艳华强调,随着感染性疾病谱的复杂化和耐药问题的日益突出,临床对病原学诊断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临检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秉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将持续推进检测技术创新,优化工作流程,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玉林主任指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检验与临床密切配合。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可以显著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最终使患者获益。
深度研讨,聚焦诊疗需求
在学术交流环节,临检中心主任助理代芳芳副主任医师介绍了《感染相关实验室检测与应用》,围绕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手段,对各类涂片在病原感染中的辅助诊断价值等内容做了详细讲解,并分析了我院血培养阳性率及送检情况,通过介绍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提出如何提高我院血培养阳性率的方法策略,同时介绍了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与应用及相关案例分享。
微生物组党燕主治医师给大家介绍了《感染检测新项目进展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标本检测情况》,包括新项目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拟开展项目真菌核酸三联检及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核酸检测,同时就非常规药敏检测项目和联合药敏实验开展情况做了详细说明,最后分享了呼吸与危重症科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及阳性率情况并做出总结分析。两位医师的分享给临床医生答疑解惑的同时,也激起大家广泛的讨论,对于分享内容双方都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认知,受益匪浅。
双向赋能,推动精准医疗
学术分享后,双方创新性地采用了"临床需求-技术响应"的双向沟通机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提出了包括呼吸道病毒多联快速检测、卡氏肺孢子菌核酸及磺胺类药物耐药检测、细胞因子检测和曲霉菌特异性IgE检测等在内的精准检测需求,临检中心现场回应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双方还就检测流程优化达成多项共识,包括医嘱条码规范化、标本送检时效、报告内容标准化等关键环节。
学术交流研讨后,在马迎民院长的带领指导下,双方深入病房,进行了多学科联合查房,将会议研讨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深入临床真实案例,深化检验专业技术与临床诊疗的切实对接,精准提升诊疗水平,更好地提升为患者服务的质量。
协作共赢,提出未来展望
马迎民院长在联合查房中指出:”这种党建引领下的深度协作模式,让检床检验技术真正走进临床,让临床需求快速反馈到实验室,形成了良性的精准医疗闭环。“ 马院长充分肯定党建引领破除学科壁垒、创新诊疗协同机制的实践成效,强调要构建临床需求导向的精准响应机制,强化临检中心与临床科室的常态化互动,以季度数据研判驱动多学科循证决策,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健康获益水平。
此次支部共建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构建检验与临床长效协作机制,破除信息壁垒,更以党建为轴创新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深化了临检中心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提高呼吸道感染疑难危重症诊治水平、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两科室将继续深化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临检中心党支部将持续释放党建势能,以技术下沉驱动临床决策革新,构建“数据互联-技术共研-服务同频”的医技融合新格局,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