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七旬老人手捧鲜艳的锦旗,送到北京佑安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手中。锦旗上“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14个烫金大字的背后是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生命接力,一段北京佑安医院心内科团队用仁心妙术成功救治高龄复杂冠心病患者的动人故事。
千里奔赴,信任如磐
78岁的张先生(化名)来自新疆乌鲁木齐。5年前,他因冠心病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本以为生活能重回正轨,可命运却再次给他出了难题。近半年来,老人活动后的胸痛、气短如影随形,甚至在夜晚平卧时,胸闷的不适感也会将他从睡梦中拽醒。外院检查发现,他心脏前降支支架内出现了再狭窄。由于病变情况复杂,加上张先生年事已高,手术风险极高,当地医生也颇为棘手。
但张先生没有放弃,他四处打听,终于得知北京佑安医院心内科在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经验丰富。于是,这位老人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北京,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北京佑安医院的专家们。这份跨越山河的信任,沉甸甸却又无比坚定。
精准评估,科学决策
抵达北京佑安医院后,心内科主任李艳兵迅速带领团队,为张先生启动了多学科评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情况不容乐观:前降支原支架中段严重再狭窄,狭窄程度高达90%,回旋支还存在弥漫性病变,心肌供血严重不足。
“支架内再狭窄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更何况患者年纪大,血管条件又这么复杂,必须要制定出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既要高效开通血管,又得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孙清海副主任医师表情严肃,话语中却透着冷静与专业。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团队成员们深知责任重大。
分阶段治疗,攻克难题
面对复杂病情,心内科团队制定了“分步走”的治疗策略。首先,集中力量处理威胁最大的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问题。手术台上,专家们运用先进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技术,球囊表面携带的抗增殖药物,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小卫士”,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这样一来,不仅成功扩张了狭窄部位,还大大降低了再次狭窄的风险。为了精准评估治疗效果,团队同步开展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确保管腔得到充分重建,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一周后,当张先生的心功能逐步恢复,团队又择期对回旋支病变进行介入治疗。这一次,他们通过精准定位,成功植入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血流恢复到了三级,困扰张先生许久的胸痛症状也完全消失了。考虑到高龄患者血管脆性高、耐受性差,团队还创新应用了“低对比剂用量”方案,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肾功能。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锦旗飘扬,情谊永恒
出院那天,张先生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他亲手将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最诚挚的感谢。这面锦旗,不仅仅是对医护人员医术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温暖关怀的最好见证。
三千公里的距离,没能阻挡生命的希望传递;一面锦旗,承载着医患之间深厚的信任与情谊。在张先生康复的背后,是北京佑安医院心内科团队始终坚守的“以心护心”理念。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持“精准医疗、人文关怀”的宗旨,用更精湛的技术、更贴心的服务,为每一位冠心病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构筑起守护健康的坚固“心”长城。
*本文案例经患者授权发布,个人信息已做隐私保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