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适合实施品管圈活动。”品管圈之父,日本式质量管理集大成者石川馨如是说。
将品管圈引进中国大陆的人是清华大学管理研究院的刘庭芳,他在9月2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中总结:品管圈是一种贴合人性的现代科学管理工具。
具体到医院管理中,品管圈的含义是:医院一线的医务人员,自发的组织起来,利用PDCA的原理,及其细化的10个步骤,运用卫生统计学里的相关理论和工具,提升医院的服务流程和质量。
品管圈的基本流程归结为PDCA,即发现问题,真因验证,拟定对策,持续改进,和标准化。
刘庭芳解释称,运用品管圈,第一步是利用卫生统计学工具来揭示问题背后的众多原因;第二步运用7大手法来找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三步进行资源的科学配置,通过PDCA的反复应用,达到质量改进效果;最后进入标准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庭芳认为,传统医院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开会来解决问题,而主持会议的人是最高领导者,无论多少人发表意见,最后的归纳和决策权都在领导头上。这个过程中,权力和行政的思维干扰了科学思维。
品管圈的精华在于,把定性的管理升级为定量的管理,定量对医院的质量把控尤其重要。
1.品管圈对医院有什么好处?
对医院而言,有效利用品管圈,不仅能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控制成本,改善服务,还能锻炼队伍,提升一线医务人员对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所有的组织中,医院是最复杂的。”在卫生系统工作30余年,又在清华大学供职10余年的刘庭芳深有体会,学校和工厂等组织的管理,和医院管理的难度无法相提并论。
医院管理中尽管有复杂的区块和流程,但质量永远是核心,品管圈在解决医院服务质量上有突出的优势。
2.品管圈在中国的推广历程
品管圈进入医院管理系统是最近3年的事。但事实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早就在开展运用品管圈系统。
中国首次运用品管圈系统的是海南省,得到海南省地方政府的认可后,刘庭芳把品管圈写进了海南省医院评价标准,最后在海南县级以上医院推广了1000多个品管圈。
后来,刘庭芳参与了第二次医院评审评价的全过程,通过4次努力,他将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改进质量,和利用追踪工具进行医院评价的方法论写进了中国医院评审评价标准。
据悉,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三级医院,地级医院和少数县级医院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